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年4月**日-**年5月9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略)-(略)
通讯地址:(略)
邮编:**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拟批复意见 | |
1 | 伊春市友好区友好大桥危桥改造工程 | 伊春市友好区友好大街横跨双子河 | 友好区林业和草原局 | (略) | 友好大桥(桥梁编号:C(略)9L**)位于伊春市友好区友好大桥,与所跨河道角度为**°,原有桥梁建于 **年**月,现为5—**m双曲拱桥,桥梁全长**m,全宽**m,净宽**m+2×2m人行道,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类桥。该桥上部、下部及附属结构技术状况较差,主要承重构件病害较重。本次建设内容为拆除原有桥,新建**.6m大桥一座。上部构造为5—**m预应力混凝简支转连续小箱梁,下部构造为柱式墩、柱式台,基础为钻孔桩基础;路灯恢复8座,修建临时便道0.**公里。 | (一)施工期间管理 1.生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严格按照桥梁拆除方案进行施工,选用围堰法施工,掉入河道内的建筑垃圾破碎物及时挖除、清运;严禁将建筑垃圾堆放在河道两侧,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处理。桥涵施工时,设排水沟及沉沙池,物料堆场设置在永久性占地范围内,及时进行苫盖措施;临时用地的表土暂存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集中堆存采用编织袋拦挡和密目网苫盖等措施。 2.废气。道路两侧设置3m高围挡,采取分段施工,运输材料车辆密闭或苫盖,环境保护目标路段设置移动式隔声、隔尘挡板,施工场地、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并强化施工期洒水降尘措施。 3.废水。旧桥拆除和桥涵基础施工选择枯水期、非灌溉期进行施工,设置围堰导流措施,减少对地表水体的扰动。设置临时沉淀池和临时旱厕。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拉运;施工场地生产废水经隔油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 4.噪声。优先选用符合施工要求的低噪声设备,合理制定施工计划,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震措施,禁止夜间(**:**-6:**)施工作业,物料运输途经环境保护目标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及夜间禁止运输,降低对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5.固体废物。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弃土、钻渣、泥饼和砂石废料及时进行清理,桥梁主体混凝土经拆除破碎后,满足路基填料技术指标前提下可用于两侧引道工程的路基填筑;拆除主桥的钢筋、钢材部分可回收利用;对于无法利用的桥梁废渣、废料应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桥墩施工产生的钻渣、泥浆经泥浆分离机处理后循环使用,泥浆不落地,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泥浆和钻渣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 (二)运营期间管理 1.废气。加强管理及路面养护,沿岸两侧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林草,增加沿线植被覆盖率,降低汽车尾气的影响。 2.废水。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通行严加管控,设置径流收集和事故池等措施防止径流污染地表水体。 3.噪声。本工程不增加桥梁车流量,桥梁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较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桥梁养护部门加强管理,收集过往车辆产生的垃圾及树枝落叶等。 5.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沿线绿化植物的管理养护,定期浇水、勤修剪,恢复生态环境。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桥梁两侧设置径流收集和事故水池2座,容积**立方米,对收集池进行防渗处理,收集池四周安装保护铁丝网,进行封闭管理,路面、桥面径流和事故废水排入收集池中,当收集池容积达到3/4时进行拉运处理。 | 同意 |